中国红色教育公益网(邓光耀 田树兵 胡均星 龚太亚 罗虞跃) 湖北武穴报道

退役军人刘兵
他曾一身军装,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卸下军装,他以军人的胆识和姿态积极投身于创业的大潮,书写崭新的人生篇章。

他叫刘兵,湖北武穴市人,云南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三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拥有了坚定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退役后,他放弃安置,不等不靠,开始了自己的自主创业之路。他用军人的刚性精神征服了一切困难,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遥远的非洲大地,闯出了一片中国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的新天地。
放弃安置 追逐梦想
1976年10月,刘兵出生在湖北武穴市马塘村,1994年,18岁的他怀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义无反顾投身热血军营,穿上了向往已久的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61师183团一名战士。部队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陆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一干就是三年,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干过修理工,当过司务长,历任过副班长、班长,他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嘉奖,每年评为“优秀士兵”,荣立过三等功一次。
1997年,刘兵退役回到家乡武穴,退役后,敢想敢干的他放弃政府安置工作,选择自主创业。“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如果选择单位上班,我今后的生活可谓四平八稳,但我不想这么安逸下去,很想出去干一番事业。”刘兵说。

说干就干,1999年他来到省城武汉,开办一家装修公司,承接家装业务,2003年又转辗到深圳从事商超策划,2005年被深圳商超策划公司下派到云南拓展业务,他热爱学习,为了更好的丰富自己,在昆明,他上了云南大学EMBA进修班,学习策划和管理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康恩贝集团公司销售经理,也从中了解到除虫菊的功效和市场,这个走红非洲肯尼亚的除虫植物,被看作是一种无毒且无害的理想除虫原材料,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从开办公司到商超策划,辗转的那些年,刘兵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加上天生不安分的个性,他又动了到非洲闯一闯的念头。于是辞去了商超策划工作,只身来到非洲大陆,在肯尼亚,军人特有的品质,让他克服重重困难,逐步掌握了除虫菊的种植、加工等技巧,为国内药企从肯尼亚采购回一批又一批优质的制药原材料。
匠心筑梦 为国争光
2013年,肯尼亚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在非洲国家前列,此时刘兵正在肯尼亚,之前的2010年,他在与国内企业做除虫菊贸易的同时,又在肯尼亚成立了云南国际建筑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为当地工程建设提供施工服务。

2015年,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连接肯尼亚内罗毕和蒙巴萨的蒙内铁路开始建设,蒙内铁路是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标轨铁路,全长约480公里,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工程"和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工程,抓住“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工程的契机,他的公司分包了蒙内铁路DK70-DK219段144公里,刘兵秉持“信誉至上、质量为本”的宗旨,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蒙内铁路工程建设任务,为该铁路2017年成功通车作出了应有贡献。

在蒙内铁路的影响下,整个东非铁路网建设不断推进,刘兵的公司又先后在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卢旺达等中非五国分包了铁路工程700多公里,每个分包工程都保质保量按期完工。在异国他乡用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精神展现了中国退役军人的伟大形象,为中非之间搭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2020年,在刘兵的精心经营和不断努力下,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他的公司成为集设计制造、安保、旅遊、石料加工、媒体广告等为一体云南国际集团,年产值达1.2亿美元,并为当地3000多名员工提供了就业岗位,逢年过节,刘兵不忘非洲当地员工,给他们发福利,走访慰问当地员工,为中非友谊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肯尼亚总统鲁托
2023年10月,赴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肯尼亚总统鲁托说,肯方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中企在肯建设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了人员、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拉动了经济增长,创造了就业岗位,增进了人民福祉。这其中也离不开刘兵和他的公司一份功劳。
饮水思源 回报桑梓
刘兵经常把“善不以名而为,功不以利而动”当作座右铭,在公司取得长足发展,事业有成的同时,时刻不忘回报桑梓。他的拳拳爱心,体现在一件件大事小事上。

2017年,他从肯尼亚回乡省亲之际,看到村通垸道路年久失修,村民们出行不便,于是投入100多万元,硬化道路1.2公里,并为道路刷黑前期运作做了大量工作;马塘小学,是他儿时的母校,当他看到斑驳的校门时,捐资九万元,进行了重建,改变了学校形象,保障了全校师生出行安全;郑公塔中学修建广场,他又捐资5万元,他还帮助武穴街道龙潭社区陶秀容老大娘两名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连续3年资助武穴街道李顶武社区李顶武垸1岁丧父、15岁丧母孤儿严寒韬在武穴中学就读,并承诺资助他完成大学学业。刘兵说:“无论走多远,花多少代价,一定要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完成大学学业“。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深深知道退役军人一路走来不容易,特别是生活困难的战友需要帮助,为此,他优先按排10多名生活困难战友在公司就业,让他们在物质上得到帮助,在精神上得到安慰。武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蔡俊军局长对他“手牵手,心连心、帮战友”给予高度赞赏,他还带动家乡80多名乡亲在非洲就业,其中特困户36人,给予他们比在国内更丰厚的工资待遇,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开启共同富裕的新生活。
当过兵的人都有军人情怀。这一点在刘兵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在捐资助学,回报社会的同时,刘兵时刻没有忘记助力乡村振兴,经过多地考察、多方论证,他选择了光伏扶贫,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成立武穴市众享光伏新能源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武穴市207户贫困户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让贫困户屋顶发电,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的大爱情怀和责任担当又一次次在“将军故里”彰显,把新时代企业家拥军爱民的旗帜高高擎起。

行程万里,初心不变。马塘小学校长张才武说,刘兵、郑婷夫妇不仅捐资助学,他们还心系教育事业发展,他的爱人郑婷本科毕业于福州高等学府,不仅是他拼搏创业的贤内助,而且也是一位优秀的乡村最美教师,他美丽聪明贤慧,乐于奉献,主动到马塘小学支教,用她的热情和知识点亮孩子的求学之路,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交口称赞和社会的尊重。“对我来说,作为军嫂,我为刘兵哥而骄傲,在乡村小学,孩子的笑脸就是我坚守马塘的力量,我什么都不图,只图乡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郑婷说。

刘兵的爱妻郑婷
岁月有印痕,善行无辙迹,多年来,他以“达则兼济天下”之心向社会公益事业爱心捐款达300多万元。
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在乌干达开办一所建筑学校,培训跨国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人才,进军能源领域,新建一座炼油厂,除参加志愿者团队做公益外,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助力教育事业发展,“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实现求学梦,是我一生的追求”,刘兵说。

武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到刘兵家走访座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细微平凡,更见伟大精神。无论是在迷彩绿的军营,还是在多彩的非洲大地,刘兵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人生添彩,为伟大的祖国争光,他完美诠释了一个军人“退伍不褪色”的感人精神,他不仅是投身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沿企业工作者,更是一名中国技术、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他的人生经历传神般地诠释了中国退伍军人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勤勉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