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教育公益网(邓光耀 通讯员余春英)父子两代,选择当兵,一个在七十年代投身国防工程建设,当过炮兵,打过坑道、架过桥梁,76年至77年作为国际主义战士到老挝参加了抗美援老任务。一个在2001年投笔从戎应征入伍南海舰队。如今,父亲已在市总工会退休,儿子还在部队服役,正团级上校军衔。这是良好的家风,更是一种传承。红色基因两代传,他们延续军人本色,用青春热血谱写了对党、对祖国和对人民的忠诚,诠释了最美的家国情怀。
(父亲:肖文艺)
(儿子:肖宇)
“那一年刚满19岁,从小就向往穿上军装的我,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报名入伍第二炮兵部队。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鸟也不愿生蛋的大山里,心中真是太失落了……”
谈起入伍经历,家住南塔社区工会大院、身板挺拔硬朗、头发花白的退伍老军人肖文艺感慨万千。他叙述:“我们是工程兵,为了战时需要,长年在大山里开挖军事坑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虽然生活环境艰辛,战士们没叫半声苦。白天挥锤砸钎,晚上还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军事理论。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我们百炼成钢,第二年我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战友合影)
1976至77年,经部队选派,他和战友们作为抗美援老的国际主义战士开赴邻国老挝,帮助他们勘测修建公路、桥梁、隧道,圆满地完成了援外任务。回国后,整编北京军区,到河北张家口继续从事部队工程建设。1979年,把青春奉献军营七年的他转业回到了家乡。
儿子肖宇1983年出生,这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从咿呀学语时就喜欢听父亲讲军营的故事,军人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2001年高考分数线出来后,肖宇放弃更高学府伸来的“橄榄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这是一所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培养人才的院校,素有“陆战之王的摇篮”美称。在校学习的5年,门门功课优秀,获得了“双学士”学位。毕业时,直接被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抢去当参谋;二年后提升连长,在连队任职期间,带兵作风过硬,实战演习能力强,荣立三等功两次;两年的摸爬滚打加上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再次提升南海舰队陆战旅任参谋,不久领导慧眼识才,直接将他调进南海舰队司令部。
(第二排右三:肖宇)
(第三排右五:肖宇)
2017年他随同国家选派的军事人才先后出国到巴西、智利进行军事访问。2019年参加联合国第34批亚丁湾海域护航任务,2020年完成护航任务回国,晋升正团级,授予上校军衔。
一腔热血入军营,展我少年鸿鹄志。保家卫国行使命,必助中华通复兴。爱国需要斗志,爱国需要军人,爱国需要传承。肖文艺、肖宇这对父子在青春岁月里抒发的家国情怀正在一代又一代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