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公益网

爱与希望同在——记临汾市尧都区贺家庄卫生院医疗志愿服务队

来源:中国红色教育公益网 发布时间:2022-04-25 10:18
摘要:中国红色教育公益网山西临汾讯(通讯员 董红兵闫 璟) 一束光能照多远?他们用实际行动作出响亮回答。 他们因志而行,不为任何薪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

      中国红色教育公益网山西临汾讯(通讯员 董红兵 闫 璟)
一束光能照多远?他们用实际行动作出响亮回答。 他们因“志”而行,不为任何薪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他们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用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这支聚集光和热的队伍就是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贺家庄卫生院医疗志愿服务队。从深入乡间田野为老百姓送医送药,到在防疫一线倾心倾力;从慰问敬老院里的老人,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难题;从参与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到在闹市街头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五年来,他们不惧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不畏路途遥远、山高坡陡,用责任和大爱践行着医者初心和志愿精神。送医送药 当好群众“贴心人”“这些天身体没有不舒服吧,今天咱们再做个检查,要是有啥不适一定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

       ”4月6日中午,简单吃过午饭后,贺家庄卫生院医疗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建忠带领三名队员,提着装得满满当当的医药箱,前往10公里外的口子里村周燕燕家送医送药。今年29岁的周燕燕患有二级智力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与上了年纪的公公婆婆和同样患病的丈夫同住,生活十分困难。一次下乡入户了解情况后,志愿服务队多方沟通、协调,为周燕燕办理了残疾证,将他们全家列入帮扶对象,定时上门送医送药送物,帮忙买菜、拿快递,为他们支招搞养殖增加收入。“想患者之想,急患者之急,解患者之难,这是作为医护人员最基本的素养和职业本能。”在他们看来,让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有“医”靠就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2019年,志愿队入户发现酸枣凹独居五保户祁发义双下肢溃烂,因经济困难不愿住院,随即联系村帮扶工作队顺利让其住院治疗。出院后,志愿队不顾路途遥远、下雪封路,隔天一次帮助老人换药。一次,大雪漫天飞舞,道路积攒了厚厚的雪,车子因打滑被困在半路,他们提着药箱徒步一个小时为患者换药。贺家庄有8000余常住人口,留守在家且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居多,因交通不便、年龄偏大等原因导致就医十分不便,许多老人宁可忍着小病也不愿去医院。对此,该卫生院打造了一支常态化、规模化的“医疗志愿服务队”,结合辖区群众所需,每天利用下班时间,上门送医送药、宣传医疗保健知识、讲解安全防护知识、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同时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健康理念植入百姓心中。尤其每年芒种时节,他们每天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送防暑降温药品。心怀大爱,用情问诊,他们既是村民的“家庭医生”,更是“贴心护理员”。如今,他们的脚步遍及村村落落,每家每户都有联系卡,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们即刻上门,24小时守护着百姓的身心健康。负重前行  当好家园“守门人”“请把口罩摘一下,别紧张,张大嘴巴……
       ”4月7日下午4时许,临汾东高速口核酸检测点,等待做核酸的人员接连不断,贺家庄卫生院医疗志愿服务队队员刘雪梅和高银香全副武装,一边安抚情绪,一边熟练地拿出棉签,完成采样后将样本放进试管中。一旁的桌子上,放着早已凉了的午饭。此时,室外温度高达30度,等待的人群不免有些急躁,有人因做核酸不适、健康码变黄或等待时间太长发出牢骚,刘雪梅和高银香随即面带微笑耐心安抚。除此之外,他们还负责对过往人员进行测温登记,查验“两码”,询问疫苗接种史,遇到特殊人员还要负责和社区对接。为了防止上厕所,她们甚至不敢多喝水。交通场站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也是维护全市人民健康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贺家庄卫生院医疗志愿服务队于去年8月开始,一直参与到临汾东高速口的值班值守工作中,和其他执勤人员严格把控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一年365天,这个志愿服务队仅有的22名队员从未休息过一天。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更是舍小家为大家,冲锋疫情防控最前沿阵地。李建忠66岁的母亲住院期间,多次被医生下发病危通知书,他都没有请过一天假;刘雪梅76岁的婆婆患有脑梗,小脑萎缩,不能自理,她一天都顾不上照顾;高银香的父亲和女儿分别因心脏病和腰椎间盘突出做手术,她抽不出时间去医院……对他们来说,“不是不想陪在亲人跟前,而是有更需要他们的地方。”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下班时间去辖区各个村的疫情防控点做志愿服务,积极投入到卡点消毒消杀、登记排查等工作中,利用自身专业指导做好相关工作,用辛苦和汗水、奉献和付出,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为群众的健康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暖心行动  当好志愿“代言人”打扫环境卫生、排查安全隐患、慰问抗战老兵……除了做好与自身本职相关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参与到市区两级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并通过“一月一主题”,将志愿服务项目化、常态化。“我们就爱管‘闲事’,只要有利于大家的事情我们都爱管。”在曾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的李建忠看来,虽然离开了村里,但肩上的那份担子和责任却早已刻入骨髓。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所有医护人员也已把做志愿当成了习惯,把帮助别人当作了乐趣。

       2021年,上吴庄村10岁的强强(化名)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留下其和奶奶一起生活,因家里无固定收入,且离学校太远,奶奶不想让孩子上学。得知此事,李建忠带领志愿队伍上门为强强的奶奶做思想工作,并想法设法帮助他们搞起了养殖,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让强强顺利入学。助人的事迹数不胜数。与此同时,连续数年,他们每个月都会去苏寨红色基地开展“捡起小烟头,拾起废弃物”活动,并将活动融入生活中,但凡看到地上有烟头或垃圾,都会不由地捡起来。每次下乡入户,他们都会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家;每年收获季节,帮助特殊人群收割、晾晒小麦和玉米……追逐文明之光,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城市的角落,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他们用爱心善举温暖他人,照亮城市的文明之路,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传递善的力量。对他们来说,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格局和抱负,能拓宽一个人生命的厚度与广度。如今,这股“红色暖流”依旧在流淌、在涌动……
责任编辑:衡国胜

首页 | 资讯 | 服务 | 典型 | 学习 | 综合 | 动态 | 视频 | 图片

Copyright © 2019 红色教育公益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晋ICP备19014910号-1

编辑部电话:010-87307697    监督电话:18515940844

红色教育公益网法律顾问:张伟律师